欢迎光临财经时讯【河北工人报金融周刊·燕赵税务网站】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财经时讯 > 综合资讯 >

感悟红色校史 续写奋进初心

发布时间:2021-12-14 12:48:32

        石家庄市第十七中学始建于1948年3月8日,她的前身是石家庄市立女子中学。她是石家庄解放后建校最早的三所中学之一。
        女中的第一任校长是冯慧德,她是党中央从延安派过来的,是当时中共中央城市工作部、统战部秘书长齐燕铭的夫人,是早年追求真理的革命家、教育家。女中成立时,第一批教职员工有16人,其中教师8人,都是来自解放区和华北联合大学的革命干部。刚建校时,女中只有4个班,其中的一个班级,是来自晋察冀边区的育才学校,她们当中有些学生早就是共产党员,直到1948年10月才公开党员身份,建立了女中第一个学生党支部,她们在学校的各项活动中发挥了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
        建校初期,女中备受老一辈革命家的关怀与支持。当时的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任弼时,哲学家艾思奇,著名作家丁玲、赵树理来到学校为女中师生讲课、作报告;当时的中央统战部部长李维汉、城工部秘书长齐燕铭、石家庄市第一任市长柯庆施、市委书记毛铎都先后亲临学校听取汇报,指导工作。他们讲党的政策,讲形势,鼓励师生进步;他们讲革命,讲正义,坚定大家的信心。
        值得一提的是,1957年2月,中共中央副主席刘少奇来石家庄,曾与女中师生代表亲切座谈。当时担任女中书记的肖远淑,是曾在重庆从事地下工作的老革命,据她回忆:那天,刘少奇同志偕同夫人王光美以及其他领导亲切接见了女中师生一行人。面对中央首长,大家都很紧张。这时,刘少奇同志说:“同学们,你们学校的伙食怎样,吃得饱吗?”他亲切和蔼的态度,一下子打消了大家的顾虑,发言开始了,而且越来越热烈,后来他逐步把大家引导到对上山下乡的认识。第二天,《石家庄日报》报道了这则消息,所有人才知道这次座谈是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大有可为”的社论做调研。
        首任校长和首批师生的革命情怀,老一辈革命家的谆谆教诲,中共中央领导的亲切关怀,让女中的血脉里从建校开始就具有了红色基因,这既是对中国革命精神的继承与发展,更是一种坚定的理想信念。女中师生在党的关怀培育下茁壮成长,形成了“爱国、勤奋、诚朴、自强”的校风,砥砺出“励志图强,奋发向上,敢为天下先”的女中精神。

        1954年,女中设立高中,学校被河北省教育厅确定为“河北省重点中学”。1968年,女中更名为石家庄市第十七中学。

        近年来,十七中抢抓机遇,在区委、区政府和区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学校斥资4800万元,购买原河北省粮食学校校址,创建十七中南校区,突破了限制学校发展的瓶颈;2014年,学校再次抓住机遇,投资2.8亿元,购买原汇华学院校址,创建十七中新校区,形成了三区四部新格局的十七教育集团,实现了学校发展的一次次历史性跨越。
        如今,学校总占地面积从最初30亩增加到200亩,建筑面积从2万平方米增加到现在的12万平方米,教学班从30个增加到135个,在校学生从2000多人激增到7000多人,教职员工从140多人增加到500多人,成为学生向往的区域热点学校。

        多年来,十七中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坚持把“立德树人”放在首位,明确了“以人为本,人人成功”的办学理念,树立了“必求人人成人、力求人人成才、追求人人成功”的育人宗旨,精心构建了以“成人、成才、成功”为主题的“三成”教育模式。“每一名学生都是天才,都是可造之材”,并且,每个生命都是独一无二、不可复制的,只要有展示的舞台,每个学生都是才华横溢的精彩的主角,只要有适合的土壤,每颗种子都会倔强地生长成参天的大树。“让每一个学生在十七中学享受成功的喜悦和快乐”是十七中的教育追求。在实践的过程中,学校领导认为:成人的标准是一样的,成才的道路是多样的,成功的感受是多彩的。学校致力于拓宽特长生的培养,为文学、武术、体育等特长生搭建更多的成长平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在“人人追求成功,人人能够成功”办学理念的指引下,第十七中学先后被授予“河北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河北省文明单位”“全国文明校园”等多项荣誉称号。
        十七中的校史是一部光荣的开拓史,更是一部奋斗的发展史;从“励志图强,奋发向上”的女中精神,到“以人为本,人人成功”的办学理念;从女中学生积极投身于保家卫国和祖国建设的伟大壮举,再到如今十七中学子勇创佳绩为国争光的先进事迹;传承红色基因,勇担责任使命,豪壮激越,一脉相承。
作者:石家庄市第十七中学党总支书记、校长 边东书
来源:燕赵时讯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