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财经时讯【河北工人报金融周刊·燕赵税务网站】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财经时讯 > 综合资讯 >

赵汝华:用心守护百姓出行安全

发布时间:2021-01-22 11:38:56

用心守护百姓出行安全

——记石家庄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长安交警大队二中队中队长赵汝华

        燕赵时讯消息(通讯员双鹏飞)“我在部队当兵16年,转业到交警队工作了12年,能够让行人车辆安全地通行,我感到特别地自豪……”今年8月,一部题为《安全路上 有他守护》的短视频广为传播,短视频由石家庄日报拍摄,讲述了赵汝华警官扎根异乡、亲民爱民,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甘洒热血、无怨无悔的感人故事。短视频先后被众多国家、省、市级媒体转发,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赞扬。

        一位普普通通的交通警察,何以引发众多主流媒体的关注呢?

        赵汝华,男,汉族, 1974年出生,中共党员,大学学历,现为石家庄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长安交警大队二中队中队长、一级警长,曾荣立个人三等功1次、荣获“石家庄最美军转干部”等11项市级荣誉,带领中队荣立“集体三等功”,并被授予“先进中队”。十几年来,他履职尽责,忠诚担当,把部队优良的作风融入人民警察的光荣职责中,用心用情用力做好本职工作。
        离开母亲、妻女坚守防疫岗位,他舍小家顾大家;克服人车流量大、警力有限的客观困难,群众哪里反映、就在哪里布警,他认真“计较”群众“小事”;严格查处违法,示范教育暖心执法,他一丝不苟守护百姓的出行安全……熙熙攘攘的道路上、寒来暑往的平凡岗位上,他一直在坚守着为人民服务的初心,擦亮人民警察这个神圣角色,为这个城市繁忙机械的交通变得充满温度、充满秩序贡献着力量。

千里往返,只为筑牢防疫安全屏障

        2020年伊始,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全国上下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共战病毒。身为人民警察,维护社会稳定,助力疫情防控,责无旁贷。
        大年三十刚回到阔别已久的故乡——江苏淮安,赵汝华就接到立即返岗通知。疫情就是警情,疫情就是命令。凳子还未坐热,就要匆匆告别家人和亲戚乡邻,星夜兼程赶赴工作岗位。爱子莫如母,最让他感到愧疚也最令人心酸的,就是没来得及给93岁的老母亲多一点陪伴,唯有交待与哥嫂代为尽孝照料。老母亲是理解和支持儿子的,可是儿行千里母担忧,又有谁能完全理解一位高龄老人当时的心情呢!面对亲情与工作两难全的选择,他不能犹豫,也没有犹豫,放下亲情,转身北上。

        抗疫是无声的战斗。每天穿梭在来来往往的人群车辆中,潜在感染风险极大。特殊时期,特殊管理,赵汝华要求中队所有民警和辅警务必保持“两点一线”出勤模式,严格请销假和值班备勤制度,离开市区必须报备行程踪迹,保证做到“三不”:不去人员聚集的地方、不挤乘公共交通工具、不参加亲友聚餐。这些看似不近人情的管理措施,保证了中队全员的高出勤率,疫情期间没有一人掉队。率领这样一支“铁军”,赵汝华主动申请把阵地前移到全市疫情防控最吃紧的地方,揽危险入怀,送安全与民:在辖区内,筛查出200多辆从疫情返石的车辆及相关司乘人员,到疫情防控点进行消毒和隔离;在大街小巷,查处疫情期间酒驾、毒驾、无牌无证等违法驾驶行为100余起;在学校附近,护送复学复课学生5万人次……

        全周无休、朝六晚七、临时加班,这是他疫情期间的工作标签;遇到紧急任务,通宵出勤也是家常便饭。忙碌和投入常常让他忘了自己的小家,对爱人、女儿的爱和牵挂,只能深藏心中。而说起愧疚和亏欠,他心中还有一个更大的疙瘩:赵汝华的儿子生于2001年,患有先天性心脏病,2008年初次手术很成功,医生叮嘱以后只需要每隔6年换一次人造血管。第二次更换血管时,赶上石家庄三年大变样、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等重大活动,他拼命工作、疏于关心儿子,懂事的儿子不忍心耽误父亲,一直谎称自己很健康、撑得住。这样,更换血管的时间从最合适的2014年一直拖到2017年,他的儿子最后直接倒在了手术台上,再也没能起来……

        “也知塞垣苦,岂为妻子谋。交警工作需要奉献,疫情期间更需要我们冲锋在前。”赵汝华说。实际上,他眼中有泪,因为已经舍弃牺牲了很多;可他心中也坚定,要把人生的天平继续向奉献倾斜……

 

科学布警,用心捋顺城市交通秩序

 

        随着疫情防控形势向好,石家庄市交通量快速回升、交通事故明显反弹、交通拥堵不断增加。针对这种情况,赵汝华把国家部署的道路交通事故“减量控大”落实到严格日常交通安全管理中,拿出超常规立体化实战措施,向交通事故和交通拥堵宣战。

        他很“不安分”,没有满足于智能实时的交通监控平台,主动走出去,深入辖区全面调研,向广大市民和司机要问题、要建议,向大街小巷要线索、要灵感。他很“急性子”,梳理摸排出设置不合实际的标牌标线、隔离护栏、交通灯等痛点,挂工作台账,晒问题清单,用倒计时整改到位。他很“小心眼”,路上的客运车辆、危化品运输车辆、重货运输车辆等,他一个都不放过,严格路检路查,把隐患从源头上消除。他很“爱折腾”,针对警力少、人车流量大的不利特点,采取重点保障、划分主次、兼顾全面的方法,对主要时段重点部位进行科学布警,机动疏解,充分挖掘发挥警力效能。他很“赶潮流”,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微信公众号、抖音等及时高效发布交管新举措,定期向重点车辆驾驶人推送市区天气情况、安全驾驶常识等消息,提升广大交通参与者安全意识、文明意识,提升群众交通素质……

        他的这些“善变多变”,让辖区交通事故万人死亡率一直保持着零记录,早晚高峰拥堵明显减少。他还有一些“不变”,爱管老百姓的“闲事”,在意“计较”老百姓出行的获得感、幸福感。

        河北省中医院位于赵汝华管理的辖区,每天进出医院的机动车近千辆,加上自行车、电动车交织出入,医院门前的长龙车队成了司空见惯的一道“景观”。赵汝华看不过去,带领大队设施中队人员、医院后勤负责人员实地查看现场,研究治堵之策。通过多次走访、协调周边医科大学停车场、裕彤停车场、体育局停车场等单位,最终达成一致意见,更改现有道路标识线,对就医人员车辆开放停车。同时,医院门前非机动车乱停放、乱收费现象突出,群众反映强烈。赵汝华联系辖区派出所,对乱收费等违法行为进行打击,坚持发现一起及时处理一起;非机动车停车场交由医院保卫部门代管,对非机动车实行免费停放。如今,医院门口整齐畅通,周围群众和就医患者纷纷赞扬,感谢有这样邻家暖男般的交警,把工作做到了百姓心坎里。

温度执法,带队“逆行”开辟生命通道

        赵汝华在日常生活中待人热情周到,同事们感觉他不像个领导,倒像个老兄长;但是在工作中,他又严肃认真,讲规定不讲私情,讲纪律不讲面子,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用一言一行感染着周围的人。

        上岗先正衣冠,纠处违法先敬礼,这是他多年的习惯。严格按照执法程序纠正每起违法事件,他在警队中树起了文明规范执法的学习标杆。大家常说:管理与被管理,处罚与被处罚是一对难于调和的“矛盾”,但他却将“矛盾”转化成了“和谐”。一直坚守在交通管理工作一线,每天都会接触形形色色的交通参与者,如何站好岗、赢得群众的信任?秉持着守土有责、守土负责的工作态度,他从十几年的交管工作中,总结出了“用心沟通、热情服务、安全畅通、永保安宁”的工作方法。今年文明城市复检期间,赵汝华就对一辆非机动车违反信号灯禁行指示行为“小题大做”,除了处罚,又耐心细致地摆事实讲道理,让硬性规定“软着陆”,让被动接受变成主动配合。可对酒驾、超载、无证驾驶等严重违法行为,他收起自己的好脾气,把软执法拉回硬规定。特别是碰到直接间接的关系来说情,他无论如何也不松口,他说,绝不能拿大多数人的道路安全和少数人的私心利益做交换。

        他努力让大家遵守交通秩序,也努力为此践行着。可有些时候,面对普通老百姓的紧急求助,他又将规定和纪律抛之脑后,果断“带头违章”。
        2018年8月,他和同事们在体育大街与中山路交口执勤时,接市公安局指挥中心紧急通知,有一位父亲求助,自己8岁的儿子在工厂里玩耍时,把右胳膊砸成了两截,需要马上抢救。距离最近的骨科医院是石家庄市三院,他马上向领导报告,协调交警一路护送,最大限度争取抢救时间。当护送警车到达体育大街与中山路口时,需要到下一个红绿灯路口掉头才能进入医院,适逢晚高峰,车流密集,按交通秩序行驶估计要错过黄金治疗时间。一边是亟待抢救的儿童断臂,一边是全市恪守的交通规则,如何取舍?他当机立断,迅速通知中队干警将由南向北车辆拦停,腾出逆行道路近1公里,自己带领护送警车将孩子第一时间送到医院,为抢救争取了宝贵的10分钟,保住了孩子胳膊。

        “我热爱交警工作。在部队转业的时候,我主动向组织申请参加交警工作。因为,交警工作是时刻为百姓服务的。”为人民服务,不是一句空话。赵汝华心里装着群众,将群众的事当作自己的事、自己的工作,认真解决群众遇到的问题,得到群众的认可就是最大的褒奖。牢记初心和使命,以默默无闻、脚踏实地的小我,实现践行初心的大我境界,这就是坚守在平凡岗位上的动力,这就是干事创业激情的源泉。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