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到了
发布时间:2020-03-05 09:02:24
今日惊蛰
(一)

微雨众卉新
一雷惊蛰始
今天10时56分
我们迎来二十四节气中
一个充满动感的节气
惊蛰
活泼泼的春天
正款款向我们走来

春雷乍响
将万物从睡梦中唤醒
春风送暖
到处一片生机盎然
惊蛰是多彩的
桃花粉蕾点染枝头
柳树新叶抽芽吐绿
烟红露绿晓风香
正是春光无限好
惊蛰是热闹的
蜜蜂穿梭,蝴蝶起舞
黄鹂鸣翠柳,鸳鸯戏水间
蛰伏一冬的小动物们纷纷出动
尽情享受春日的和风暖阳

惊蛰也是忙碌的
燕子忙着衔泥筑巢
松鼠忙着觅食补充体力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农忙时节也要开始了
种庄稼要注意防虫害
很多地方会在惊蛰“除虫”
客家人把炒黄豆、炒谷粒称作“炒虫”
是对幸福生活的憧憬

此时
各种病毒和细菌也会开始活跃
做好疫情防控更是不能松劲儿
在这个特别的春天
很多风光我们无缘得见
呼朋引伴踏青赏花
也还要等些时日
但没有什么能阻挡春天的到来
返程上班,别忘了做好防护
尚在家中,不妨多读书锻炼
不管在哪里,只要不负春光
就总能有满满的收获

春雷响,万物长
一切蛰伏的美好正在醒来
愿你春安,愿你如意
愿你不负春光,不负自己
来源:人民日报微信(ID:rmrbwx),动图设计:曹一
(二)
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
春雷轰隆隆始鸣
惊醒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
这是一个充满动感的节气

在古人看来
惊蛰的标志性物候有三
一候,桃始华
蛰伏了一冬的桃花开始开花
并逐渐繁盛

二候,仓庚鸣
黄鹂也感知到春天的气息
发出婉转悦耳的啼鸣

三候,鹰化为鸠
斑鸠、燕子等鸟类现身林间
那咕咕的叫声
似乎在催促着春耕呢
仲春时节开始了

惊蛰时,已是九九
“红杏深花,菖蒲浅芽”
虫鸣鸟叫,桃李竞放
处处生机勃勃
感染了许多文人墨客

唐代诗人王勃,触景生情
东园垂柳径,西堰落花津。
物色连三月,风光绝四邻。
鸟飞村觉曙,鱼戏水知春。
初晴山院里,何处染嚣尘。
东园、西堰、连三月
地域上春满人间
时间上春光无限
抒发了诗人超尘出俗
思归田园的思想感情

春雷响,万物长
惊蛰被视为春耕的开始
在唐代诗人韦应物笔下
一声春雷过后
春耕田家的辛劳日子也开始了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
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
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
仓禀无宿储,徭役犹未已。
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

民谚说
“过了惊蛰节,锄头不停歇”
这个时节,气温和地温都逐渐升高
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春耕季节
田野间、大棚里
处处一派繁忙景象

在山西及苏北一带还流传有
“惊蛰吃了梨,一年都精神”的民谚
据说,惊蛰吃梨可让虫害远离庄稼
可保全年的好收成

也有人说“梨”谐音“离”
古代走西口者就是取“离”的谐音
多有“离家创业”之意
人们惊蛰日吃梨
亦有“努力荣祖”之念

不管是春耕
还是离家创业
此刻正为梦想奋斗的你
是否已经打起精神
准备好全力以赴了呢

一年之计在于春
有了春的播种才会有秋的收获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请相信:只要努力
梦想能到达的远方
总有一天脚步也会到达

春雷响,万物长
我们一起迎接春天
转自人民日报微信,动图作者:曹一
惊蛰节气的由来、惊蛰三候包括什么、描写惊蛰的诗词
“一鼓轻雷惊蛰后,细筛微雨落梅天。”《中国天文年历》显示,3月5日23时18分将迎来农历二十四节气中最具动态画面感的节气——“惊蛰”,时值“九九”第二天。
惊蛰时节,春催万物,不论是植物、动物,还是自然景观,都有了新的活力,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名称由来
惊蛰节气在历史上原本被称为“启蛰”,本意为蛰虫开始活动。《夏小正》曰:“正月启蛰”。在当今的汉字文化圈中,日本仍然使用“启蛰”这个名称。
汉朝第六代皇帝汉景帝的讳为“启”,为了避讳而将“启”改为了当时发音不同但略近的“惊”字。但因为意思从“开始”变成了“惊醒”,时序略有不合,因此孟春正月的惊蛰与仲春二月节的“雨水”的顺序也被置换。同样的,“谷雨”与“清明”的顺次也被置换。
汉初以前:立春 → 启蛰 → 雨水 → 春分 → 谷雨 → 清明
汉景帝代:立春 → 雨水 → 惊蛰 → 春分 → 清明 → 谷雨
进入唐代以后,“启”字的避讳已无必要,“启蛰”的名称又重新被使用。但或久习旧例,大衍历仍使用了“惊蛰”一词,并沿用至今。日本与中国一样,在历代的具注历中使用“惊蛰”。后来,日本也采用了大衍历与宣明历。“启蛰”的名称在日本的使用始于贞享改历的时候。
惊蛰三候
我国古人划分惊蛰三候为:“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鸣;三候鹰化为鸠。”其中一候所对应的花信为桃花,二候为杏花,三候为蔷薇。
所谓桃始华,指的是惊蛰之日,桃花是月始开,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乃闹春之始,红入桃花嫩,青归柳叶新,流水桃花,便勾引出千媚百态。

庚就是黄鹂,所谓“仓庚鸣”,指的是惊蛰后五日,黄鹂最早感春阳之气,嘤其鸣,求其友。仓为青,青为清,庚为更新,“昔我云别,仓庚载鸣”,文人由此也称它“离黄”,“离黄穿树语断续”就成了悲声。
过五日,鹰化为鸠。鹰,鸷鸟也,鸠,即今之布谷,所谓“鹰化为鸠”,指《章龟经》曰:仲春之时,林木茂盛,口啄尚柔,不能捕鸟,瞪目忍饥如痴而化,故名曰鸤鸠。此言鹰化为鸠,春时也。
惊蛰习俗
在民间素有“惊蛰吃梨”的习俗。传说闻名海内的晋商渠家在雍正年间,十四世渠百川走西口,正是惊蛰之日,其父拿出梨让他吃,并说,先祖贩梨创业,历经艰辛,吃梨是让你不忘先祖。

也有人说“梨”谐音“离”,惊蛰吃梨可让虫害远离庄稼,可保全年的好收成。另外,惊蛰时节气候比较干燥,很容易使人口干舌燥、外感咳嗽,亦可能是吃梨这一习俗的由来。
惊蛰这天除了吃梨,还有一个习俗就是祭白虎。在我国民间传说里,白虎是口舌、是非之神,每年都会在惊蛰这天出来觅食,所以大家为了自保,便在惊蛰那天祭白虎。所谓祭白虎,是指拜祭用纸绘制的白老虎,以脱离是非缠绕。
诗词欣赏
义雀行和朱评事
唐·贾岛
玄鸟雄雌俱,春雷惊蛰余。
口衔黄河泥,空即翔天隅。
一夕皆莫归,哓哓遗众雏。
双雀抱仁义,哺食劳劬劬。
雏既逦迤飞,云间声相呼。
燕雀虽微类,感愧诚不殊。
禽贤难自彰,幸得主人书。
赏析:该诗以清奇凄苦著名,大多是写自然景物和闲居情致。作诗刻苦求工,诗风清淡朴素。侧面反映诗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心情。

秦楼月·浮云集
南宋·范成大
浮云集,轻雷隐隐初惊蛰。初惊蛰,鹁鸠鸣怒,绿杨风急。 玉炉烟重香罗浥,拂墙浓杏燕支湿。燕支湿,花梢缺处,画楼人立。
赏析:时值惊蛰,雷声隐隐,词中处处呈现出春日景色。词末点出“花梢缺处,画楼人立”,顿使景中有人,意境全活。
惊蛰
当代·左河水
一声霹雳醒蛇虫,几阵潇潇染绿红。
九九江南风送暖,融融翠野启春耕。
赏析:诗人以仅仅28个字,将一个地域辽阔,地理复杂多样的中国在惊蛰节气诸多方面的情况描写得形象生动。三组叠字,使节气的气候特征得到形象的表达。
【转自闽南网】
推荐文章
- 2025-04-18河北省直属机关第二门诊部获批河北省第四批省级科普示范基地
- 2025-04-182025“温暖一线 关爱健康”医疗专家进企业送健康活动暖心开展
- 2025-04-18石家庄市志愿服务联合会换届大会成功举行
- 2025-04-17秦皇岛市海港医院多学科协作成功救治危重症患者
- 2025-04-15冀疆少年共筑国家安全防线 携手争做“国家安全小卫士”
- 2025-04-13政协无极县第十四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召开
- 2025-04-10顾棣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太原举行
- 2025-04-08“人巡+车巡+视频巡”相结合 筑牢出行安全防线
- 2025-04-08北京铁路公安局石家庄公安处群防群治品牌“燕赵和‘枫’”之“和‘枫’驿站”品牌揭牌暨林相深警务室启动仪式举行
- 2025-04-08河北省胸科医院急救120团队暖心服务获点赞